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云南中烟玉溪厂:一核双线添动力(图)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张猛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1956年建厂、1995年发展壮大为集团、2007年恢复工厂建制,直至正在经历的云南中烟“两统一、两整合”改革……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对于“打造世界先进行业典范工厂”的长远发展目标,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从未改变。

  打造典范,底气从何而来?从过硬的市场产品而来,从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而来,更是从积淀深厚的企业文化而来。近年来,玉溪卷烟厂始终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精益基因深深地植入企业的管理脉络中。

  精益文化已经上升为玉溪卷烟厂的发展战略之一。

  作为烟草行业较早引入精益理念的卷烟工厂,从2007年开始,玉溪卷烟厂的基础管理工作就始终围绕“数字工厂-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文化管理”这一主线有序开展,精益文化的土壤愈发深厚。特别是2013年9月,国家局提出在全行业推进精益管理后,玉溪卷烟厂审时度势,以世界级制造理念框架为引领,将工厂原有的管理体系与精益管理活动融合,精益文化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

  “去年,我们在原有的‘1346’精益管理‘大模型’的指导下,构建富有玉烟特色的精益文化保障体系‘子模块’,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玉溪卷烟厂负责人介绍。发挥精益文化引领和系统保障作用,旨在使“玉烟制造”成为快速响应市场、拥有先进技术与装备、能提供安全优质产品的形象载体和符号,实现产品制造与人才塑造和谐发展。

  文化落地,重在实践。

  强化责任心与执行力是玉溪卷烟厂在实践中的一个亮点。从2015年开始,他们把“两书”,即“部门(干部)承诺书”和“岗位工作(绩效)计划书”作为建设责任文化和执行力文化的重要工具,力图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实施闭环管理,促进人与系统的共同提升。

  “部门业务是工厂总目标的第一级分解和落实,建立承诺这一约束机制可强化部门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而岗位工作(绩效)计划书又是对部门任务的全面分解和具体落实,是开展好部门业务的最有力支撑。”玉溪卷烟厂负责人指出,通过“两书”,该厂对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提出系统、明确和可量化的改善目标,并逐层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改善。

  精益文化的落地还需要一整套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以信息化推进精益化是玉溪卷烟厂长期以来坚持的一条准则。玉溪卷烟厂着力构建“一核双线”两化融合精益管理模型。为使精益文化切实落地,玉溪卷烟厂还积极推进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标准化、规范化、精益化的工厂战略落地实施路径。

  “一核,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此为核心,构建管理线和技术线两条主线。我们的设想是以管理线保障技术线能够始终围绕工厂战略目标运转,促进效率和效益提升;以技术线的反馈完善管理线,促进管理规范落地执行。”玉溪卷烟厂信息管理科负责人介绍。

  目前,在“两化融合”精益管理模型的引领下,玉溪卷烟厂全面整合物流、人流、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工厂内部工控系统、管理系统、弱电系统数据的大集成,确保成本、质量、生产、设备等信息及时共享,方便决策,实现了流程精简及对过程的及时有效控制。

  建设精益文化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精益管理说到底是让精益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更重视精益文化是否入脑入心,内化为员工的行动自觉。”玉溪卷烟厂负责人说,“精益文化的落地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习惯,只有落实到全员思维与行为模式中,才能确保企业走上精益发展之路。”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玉溪卷烟厂注重把传统合理化建议与员工改善提案有机结合,形成有提案、有评审、有跟踪、有激励的提案改善机制;做活激励机制,对优秀管理方法、作业方法、创新成果实施“冠名”表彰,营造了良好的精益文化氛围。截至目前,玉溪卷烟厂共收到改善提案近6200项,人均改善提案数达到2.1项,完成QC课题234项,创造经济效益1935万元,开展精益六西格玛项目79个,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

  2014年,玉溪卷烟厂16项对标指标水平同比提升率为100%,处于行业第一名1项、前三名5项、前五名6项、前十名10项,指标排名总体处于行业前列。截至2015年4月,全厂有可比数据的14项对标指标同比提升率为100%,其中12项指标优于去年完成水平。

  如今,事事有创新、处处有改善的精益思维已深烙在玉溪卷烟厂每位员工心上。“精益文化成为新常态,必将为玉烟追求‘典范’提供不竭动力。”对于未来,玉溪卷烟厂负责人信心满怀。

  员工感言

  李海阳

  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维修工

李海洋近照

  “精”代表着精良、精确、精美;“益”代表着改善和效益。我所理解的“精益管理”,就是使生产流程精益求精,消除冗余流程和动作,将浪费降至最低。

  对制丝车间来说,我接触精益管理首先是从“彩虹”仪表盘和精益工具箱开始的。前者上的弧形条共有绿、红、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着仪表上指针的三种状态,而精益工具箱则可对不同种类、型号的修理工具进行细致分类和排序。这些环节和工具的创新看似简单,却起到了大作用,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持之以恒地坚持精益管理,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思维,让精益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习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