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禁烟 地球生态“文化试纸”(图)

2015年06月23日 来源:南报网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南报网报道  烟,吸还是不吸,这是一个烟民的挣扎;烟,禁还是不禁,这是一个社会的纠结。

  吸烟有害,地球人都知道。尽管仅仅在几十年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清楚吸烟到底有多危险。在51年前的美国,卢瑟特里博士发布了“美国公共卫生局长的第一份吸烟与健康报告”,警告男人吸烟可能罹患癌症等疾病。当时这份报告如同一个炸弹,在美国社会激起巨大波澜,很多人对这份报告的准确性表示怀疑,更多的烟民不知道该如何告别吸烟,因为这简直是他们人生如影随形的日常之务,同喝水吃饭一样,如何能够决然舍弃。

  51年过去了,美国卫生局长关于吸烟与健康的报告已经发布到第32版,美国烟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了一半多,但是根据报告,美国每年仍然有近50万人因为吸烟而早亡。由此可见,告别吸烟绝非易事,半个世纪前人们如果说不了解吸烟之害而无法舍弃烟草,今天烟草继续绕行于世,足见其难以禁绝的力量。

  对烟民而言,吸烟之妙实在难以言传,袅袅烟雾中,自有一番舒坦和自在,真可谓一烟一世界。然而对于抵触吸烟的人,吸烟就只有其害了。因于烟草不同于毒品,禁烟法规始终以不危害他方为原则。截至目前世界各地的禁烟法令,都不对烟民吸烟施以禁令,而是对其吸烟场所环境予以规制,以免妨害他人卫生安全与健康。

  考古学家大约没有实证,人类吸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烟草的发展也是一个人类精选物种的漫长过程,其实很多草草花花都曾经是人类吸食的烟草,后来经过筛选,人类找到了烟草。至于吸食烟草的习惯传向欧洲大陆,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衍生结果。当他的船队把烟草带回欧洲,吸烟很快成为当地上流社会的时尚,在社交场合冒一口烟雾简直就是一种雅尚。

  其实一直以来,吸烟之所以不能被人类弃绝,尤其在人类已经深刻认识到吸烟危害时仍能长行其道,就必然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原因。从吸烟的历史上看,士兵们无疑是烟草的主要消费者,因为吸烟对士兵有着双重的好处:勇敢坚韧与男子气概。又比如既然吸烟曾经映衬男子气概,吸烟一度就转身成为女人权利的一种象征。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倡导女权时期,吸烟成为一个必然的女权捍卫的规例,至于今天,一些国家女性烟民的比例继续居高不下,其中一个原因是吸烟附带着一种自由和权利。

  吸烟在历史上还是一种风范、一种礼仪。研究欧洲历史的学者甚至提出,近代一些战争之所以扩大,是因为士兵们追求烟草,甚至不惜为此而远征。在历史中的一些阶段,烟草的含义比现在要大得多,就如同当年巴哈马群岛的印第安人,他们将烟草作为尊贵的礼物送给哥伦布。当年的路易十五为了感谢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帮助抵抗英国,就向他们赠送了尊贵的礼物——烟斗。还有,当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国上层惯用的礼物是什么?鼻烟盒!

  香烟还被赋予艺术的色彩。很多留名于世的艺术作品都出现过香烟的印记——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家曾以种种方式描述烟草带来的艺术灵感和成就。还有在迪斯尼的影片中,吸烟一度是充满魅力富有性感的举动。一直到本世纪初,人们调查发现,过去50年的电影中,吸烟的镜头始终是情节中有意无意的点缀,那一缕烟气总令多少观众心乱意迷。

  禁烟之难,其实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烟草行业带来的巨额税收,使得政策法规的收紧变得困难;二是实力雄厚的烟草企业,在政府游说之外,他们在传播、舆论和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缓释了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警惕。在法国,2003年国家发起防范肺癌计划,此后一年法国烟民数量大大减少,可是此后多年烟民比例变化不大,2008年政府颁布更为严厉的禁烟令。当时的《费加罗报》认为这是为吸烟者发出的挽歌,当时的卫生部长为政府的禁烟令而自豪,他在宣传广告中写道:如果你吃完晚饭回来,想在楼下的咖啡屋放松一下,没问题,但你要放弃吸烟的权利。八年过去了,今天你走在巴黎的街头还会发现,吸烟还是一个现实,吸烟女郎的妖娆身影依然不是“历史记忆”。

  禁烟难,吸烟有害,所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心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颁布更严厉的禁烟令,让吸烟的危害降至最小。研究机构发现,禁烟,其实是推动烟民戒烟的过程。美国《纽约时报》曾经发表一篇文章称,漫长的禁烟史,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降低吸烟的美誉度,加大吸烟的难度,越来越严厉的禁烟令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有研究者提出,当吸烟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压力,当吸烟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负担,吸烟文化就会发生迁变,成为一种有阻力的文化与健康奢侈,那时候,吸烟尽管不会很快成为历史记忆,但是会越来越成为历史遗存。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