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构建精益体系 推动转型升级

四川省凉山州局烟叶生产精益管理探索与实践
2014年06月05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李坤忠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四川凉山是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第二大市州级烟叶产区。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消除浪费、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增加效益”的精益管理目标,梳理管理节点,打通管理瓶颈,优化管理流程,建立“11234”烟叶精益管理机制(即搭建一个精益烟叶管理平台,围绕PDCA循环工作法这一条主线,夯实质量管理体系、烟叶GAP标准体系两个基础,突出目标管理、定额管理、授权管理三个抓手,以生产技术、质量特色、成本效益和顾客满意为四个落脚点),进一步推进烟叶生产“三个集中”----向最适宜区集中、向连片种植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构建精益烟叶生产“四维五纵六横”的管理机制,实现烟农、政府、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四方利益兼顾,确保烟叶生产、烟叶营销、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五部门联动,提升对计划、育苗、田管、采烤、收购、营销六环节的控制能力。

  以质量为核心 构建精益科技体系

  围绕突出质量特色,构建精益烟叶科技体系,抓好烟叶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烟草科技水平。一是健全技术体系。建立“清甜香”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全面覆盖烟叶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广泛宣贯,提高技术员、烟农掌握技术的能力,确保烟叶生产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有效落实。二是推行精良农业。在基地单元全面开展烟叶GAP管理,突出“三个重点”,做到“五个严禁”,把好“五个关口”,重点控制非烟物质等。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推行烟地轮作和品种轮作相结合,推动生态循环烟草农业建设。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精准施肥。三是强化科技驱动。抓好山地原生态特色烟叶开发、国家级烤烟标准化示范州和攀西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川烟1号”推广和“凉烟1号”培育等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对紫茎泽兰无害化处理、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等项目的研究,加快黑胫病生物防治,推动自主专利烟用机械等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抓好常规生产技术落实,初步建立烟草突变体优良种质资源库,选育出雄性不育系,为利用杂交优势育种打下良好基础。

  以精细为目标 构建精益服务体系

  按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佳的精益服务要求,在现代设施、现代管理、现代技术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精益烟叶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维护。导入TnPM管理理念,建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五级负责”的预防性保养维修管理机制,定期对基础设施使用、维护及管护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建立监督运行长效机制。二是加强专业化服务。创新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服务形式,建立烟农合作社、综合服务公司、专业化服务队“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构建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的烟叶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扎实抓好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五个关键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拓展烟用物资运输、烟叶采收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目前,合作社内亩均用工降至19个,帮助烟农进一步减工降本。三是加强烟叶信息化建设。导入“工作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数字标准化、运行精准化”的管理思想,引入“3S”技术,建立土壤、气候和种植分布的三维空间模型,精细分类管理基本烟田和轮作;引入远程视频,结合气候监测,建立自动检测站,全过程感知烟叶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应用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烟叶采收物联网物物对话、人与物对话体系,实现约时定点、限时限量、按部位收购等节点控制;全面推进“一卡通”应用,做到烟叶生产在线服务、在线管理、在线考核。

  以品牌为导向 构建精益市场体系

  近年来,凉山州局(公司)与14家工业企业、4家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烟叶基地单元49个,大凉山清甜香型特色烟叶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两次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2012年在全国烟叶质量综合评比中获好评,进入知名卷烟品牌主料配方,受到工业企业青睐。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凉山州局(公司)以品牌为导向,精心构建精益烟叶市场体系。

  一是把握品牌需求。努力适应品牌发展对凉山烟叶的精准需求,打造生产结构合理、质量均衡、性能稳定的优质特色烟叶。二是推进单元建设。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原则,以工业企业客户需求为核心,加强工、商、研精深合作。凉山州局(公司)将工业企业需求信息第一时间转化成具体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做到品牌、区域、品种、技术“四确定”,技术、质量、管理、考核“四到位”。三是打造生态特色烟叶品牌。把握烟叶市场新形势,全面启动“凉山山地原生态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建立山地原生态烟叶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保障支撑体系,立足凉山的原生态环境,丰富原生态元素,挖掘原生态内涵,种植原生态烟叶,切实将生态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两江两山两河”(即金沙江、雅砻江,螺髻山、锦屏山,安宁河、黑水河),以种植“一个百万担特色烟叶品种”为核心,以精益管理、科技创新为抓手,打造“三个百万担烟叶生产极”,形成“一核支撑、两翼助推、三极鼎立”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快把会东县建成全国优质特色烟叶生产一流县、把冕宁县建成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流县的步伐。

  以定额为抓手 构建精益成本体系

  按照严格规范、开源节流、成本领先的思路,构建精益烟叶成本体系。一是明确定额标准。运用ECRS分析法(Eliminate取消、Combine合并、Rearrange重排、Simplify简化),对基地单元建设、烟叶生产、烟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经营后勤保障等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固化烟叶物耗定额标准30项、物资用量定额标准20项、资金费用定额标准46项、单价及比率定额标准34项,基本建立覆盖实物消耗、能源消耗、费用开支、资金管理、资产占用等方面的成本费用定额管理模式,做到烟叶生产费用开支有标准、资金支出有依据、成本控制有成效。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对生产经营作业流程、成本费用开支、资金支付等进行全方位的统一规范,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生产经营各项管理程序及定额标准的落实。三是拓展成本领域。强化对烟叶人力资源成本、扶持费用、税收成本、收购费用、物流费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成本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拓宽成本费用管理领域;强化对烟叶成本开支范围的审批控制,统一产前投入标准;强化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的检查控制,严格规范兑付生产投入补贴资金;强化成本费用分析,围绕烟叶单担费用、单担毛利等影响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促进成本即时化控制水平不断提升。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