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安徽皖南烟叶公司把服务做到烟农心坎上

2012年07月09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6月的皖南,正值烟叶成熟采烤时节。烟农们常讲:“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在这一关键时期,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如何帮烟农看好“聚宝盆”的呢?

    驻炕管理,指导烟农烘烤;夜间巡查,筑起“防护墙”;户内管理,为种烟大户配“管家”……一项项贴心举措,把服务做到了烟农心坎上。

入户“驻炕”忙指导

    6月2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烟农朱小军家的烤房群,他正和皖南烟叶公司芜湖烟站烟技员王中华商量当天的采收、上炕安排。

    王中华5月26日就搬来住了。他还将在这里睡两个月的板床,为朱小军这位种烟新手做“驻炕管理”。

    “早晨5点起床,10间烤房挨个查一遍,记录烟叶色泽变化,检查温湿度波动,更新提示牌每日信息……”老王告诉记者,“驻炕”以来的每天早上都是这么开始的。

    接下来的工作还很多:上午,协助朱小军安排服务队,用最短时间完成采编烟叶和上炕;下午,骑摩托车赶几十里路,完成组内交替巡查;晚上,随时巡查烤房风机和温湿度情况,提醒烘烤师调整工艺……

    “这是老王‘驻炕’的第二年,今年等不及公司通知就提前‘拎包入住’了。”芜湖烟站综合办主任陈必华说,去年皖南遭遇低温冻害、旱涝急转等复合型气候灾害,为保障烟农收益,皖南烟叶公司应急启动“驻炕管理”服务----基层烟站所有烟技员均驻点到炕、到户,副站长驻点到片区,与烟农们同吃同住、贴身指导,帮他们渡过关键时期。

    烟农尝到了甜头,纷纷向烟技员们竖起了大拇指,颇受欢迎的“驻炕”也作为一项常态化服务延续了下来。今年,“驻炕管理”进一步被细化和规范----烟站副站长全部驻点、烟技员全员“驻炕”,并与生产管理小组有机结合,分层分工管理,为烟农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目前,皖南烟区共有265名烟技员,每人负责8户~12户烟农、500亩~800亩烟田。

    “别看我种了160多亩烟,有了王大哥‘驻炕’,什么都不用担心!”朱小军高兴地说,王大哥技术好、热心肠,连续两年的帮助,让他心里有了底,更加坚定了种烟的信心。他指着烤房边一辆“东方红”牌大型拖拉机说,一开春就买了机械设备,就为了今年大干一场。

“夜间巡查”来补位

    6月24日下午6点半,记者来到黄渡烟站时,正赶上烟技员们回站点吃晚饭。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记者也美美地蹭了一顿大锅菜。

    “走,先抓紧时间去打个盹儿!”刚放下碗筷,30岁的烟技员黄魏魏就起身,和几名同事说笑着走向了休息室。

    看到记者满脸困惑,黄渡烟站综合办主任王桢笑着说:“他们是为‘夜间巡查’做准备去了。”

    为避免夜间疲劳可能带来的操作失误,皖南烟叶公司从今年起加大服务力度,在“驻炕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夜间巡查”:基层烟站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夜间巡查”小组,检查驻炕服务情况并协调解决夜间突发问题;各生产小组于每晚23点至次日凌晨2点对辖区内烤房进行巡查。

    “‘驻炕’是全天候的,但后半夜夜深人乏,烟农睡着了,烟技员也难免会犯困。这时候,就需要‘夜间巡查’来补位。”王桢说,

    在赶往金坝烟站途中,记者偶遇骑摩托车“跑线”的该烟站华兴生产管理小组组长刘五三。他介绍说,按实地布局,华兴小组31户烟农的156座烤房被分别划定的4条线“串”起来,由4名烟技员每夜轮班“跑线”,对种植超百亩的大户和新户、问题户至少夜查2次,对一般户、老户隔一夜查一次。

    用金坝烟站综合办管理员祝世敏的话说,夜间服务虽有些“熬人”,但烟技员在最易疲劳的后半夜轮班巡查和补位,“不仅能发现很多问题,更能赢得烟农的信任,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儿上”。

    对此,杨柳镇华山村烟农王光泉深有体会。就在几天前,刘五三刚刚帮他救回了一炕烟。当天凌晨3点多,负责“夜间巡查”的烟技员发现,王光泉所用烤房群的一间烤房风机停转,温度掉得厉害。刘五三闻讯后立即赶去帮忙,冒着50摄氏度的高温修好了风机。

    “当时正是烟叶上温的阶段,再晚一会儿,我这炕烟就全毁了,一万多块钱哩!”至今想起来还后怕的王光泉说,多亏有了“上夜班”的烟技员,烟农们心里踏实,也能有个好收成。“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王光泉竖起了大拇指。

户内管理增效益

    6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黄渡烟站时,不远处的黄渡村小郭烤房群里,10多名服务队队员正有条不紊地忙活着:编烟、上炕……短短3个小时,烟农刘道林的15亩新鲜烟叶就顺利进了炕房。

    这支10余人组成的专业化服务队,是刘道林的“老管家”,他们是黄渡烟站烟技员孙万宏派专人从40公里外的三家渡村请来的。采烤期间时间紧、用工量大,刘道林经常为找不到专业服务队发愁。不过,孙万宏早在半个月前就做好了预案,提前组建了机动服务队。

    “服务队的组织管理只是其中一项。对于刘道林这样种植60亩以上的烟农,我们都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服务措施。”孙万宏介绍说,采烤期间,他要为7家刘道林这样的“规模户”逐一制定个性化周计划、应急预案,帮助解决用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现场逐炕指导和巡查。

    黄渡烟站站长张国英告诉记者,随着规模化种植的推开,种烟大户们用工需求增长和服务队等资源紧张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烟农的管理能力和我们的服务水平都是全新的考验。”

    “户内管理就是要为‘规模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其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张国英说,所有烟技员都要扮演好“管家”的角色,协助他们制定和实施全方位的计划、组织和服务管理方案:制定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并全程跟踪记录,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做好“规模户”及服务队的分类培训和现场指导……

    “种烟大户家家有‘管家’,节流增收人人夸!”张国英风趣地说,通过合理预算、核定工效等方式,户内管理正让更多“规模户”走上减本增效的新路子。

    “真诚服务,亲情相处。”皖南烟叶公司不断创新专业化服务烟农的形式,不仅为2112户烟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一大批卷烟工业企业对皖南特色烟叶更加青睐。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舒俊生就对其烟叶风格赞不绝口:“个性独特,焦甜感较为突出,质量指标均衡,特别是上部烟叶具有很高的工业可用性。”

    “烟农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中永恒的主体——帮他们抓好烟叶生产,把服务转化率提上去,才能让他们有收益;烟叶质量上去了,烟厂也才能获益。”安徽皖南烟叶公司总经理王道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好烟农就是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就是保障烟农利益和工业企业利益。”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