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夏,星耀金叶。
20名行业科技工作者,喜获总公司2021年度创新争先奖。
经冬复立春,他们长期扎根一线,在“冷板凳”上钻研“热课题”。
从研发烟草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实现烟草病虫害的图片扫描识别和在线问诊,到构建科学丰富的烟草核心种质资源库,挖掘烟草各种类型性状基因,他们不断向烟草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势蓄力;
奋楫勇争先,他们以创新为使命,在“勤思考”中探索“新超越”。
从突破浆粕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千吨级国产浆粕的规模化使用,到突破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打造中式卷烟发展新优势,他们不断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让烟草科技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千余个辛勤耕耘的日夜,万余次思维火花的激荡,他们用如火的热忱、闪耀的智慧,在烟草科技的沃野中披荆斩棘、耕耘不辍……
不断向烟草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势蓄力 /本刊资料
躬身沃野 耿耿初心
“这可怎么办?”“谁能救救这片烟田?”
看着硕大的叶片和茎秆上布满了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几十亩的烟叶可能就这样枯死,贵州省黔东南烟区的烟农欲哭无泪。
关键时刻,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团队负责人汪汉成,带着精心调配的“药方”来了。
这位在烟草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重要病害灾变规律与防控机制、微生物表型组学与病际微生态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的博士,迎着热浪,直奔烟田,在田垄上手把手指导烟农进行防治,用药后3天,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朴实的烟农感动得流下热泪,非要去地里采几个西瓜送给这位年轻的博士。
躬身沃野,耿耿初心。长期工作在烟叶科研和技术推广一线的土壤学博士、湖北恩施州局(公司)的樊俊,也不断在沃野上书写烟草科技“新突破”。
他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田间地头不起眼的生产物资。如烟草秸秆,樊俊以它为主要原料,研发出集土壤保育和绿色防控为一体的生物有机肥;还有废弃生物炭、珍珠岩,他用这些替代常规烟草育苗基质中的蛭石和碳化谷壳,形成了全新的育苗基质配方,为育苗环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获得殊荣的科技工作者中,像汪汉成、樊俊这样奋战在田间地头的烟草“大咖”还有不少:
来自湖南省局(公司)的李洋洋,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奔走在烟田,三分之二的时间则泡在研究基地和实验室,他收集、整理烟草种质资源3000余份,对2500余份种质资源开展基因组简化测序,构建起全国遗传信息最丰富的烟草核心种质资源库。
彩云之南,烟田里的探索写满绿意。来自玉溪市局(公司)的杨海林,集成创新了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体系,在烟蚜茧蜂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释放技术、冬季保种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研究、生产、推广应用的生物防治新路子。
贵州遵义市局(公司)的韩小斌,研发出适用于山区烤烟生产的苗棚清洗机、打顶抑芽机、轻便施肥机等小型农机具,有效降低山区烤烟生产环节用工成本。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的孙敬国,则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探索烤烟高香气研究创新及成果转化……
他们,让科技走出书斋,在广袤的烟田上散放出实践之光、科技之美。
勇攀高峰 探索未知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科技的高峰,往往山高坡陡。尤其是烟草科技诸多领域从“大”到“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烟草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奋勇攀登。
作为一名在企业走过15个春秋的“老”员工,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的梁银春心中始终怀揣一个梦想,那便是努力达成“关键原料国产化、生产工艺低碳化、拓展产品生态化”的目标。
为了这份梦想,他从零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体系,冒着高温钻进闷热的主蒸塔一寸寸核对关键技术点。有时所谓的“灵光一现”,其实是他长时间的思考、探索、试错后的豁然开朗。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棉浆粕生产醋片及烟用丝束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成功推出,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浆粕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千吨级国产浆粕的规模化使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内烟草行业浆粕原材料的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战略保障。
同样在未知领域上求索的还有广东中烟技术中心新型产品研究所的李峰,他沉心钻研,全身心浸在中心实验室、车间试验线上,努力让自己的成果开花结果;来自广西中烟的李典,自创“远近结合”法,“近”贴产品,“远”可升级,深谋未来;来自湖南中烟的郭小义则与研究团队一起申请上千件国内外专利,让企业新技术的“护城墙”既高且厚。
攀登者的知难而进,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是对问题的求解。
卷烟新品上市,技术支撑如何保障?围绕“制造一支好烟”,上海烟草集团的王嘉乐,一头扎进卷烟产品的方寸之间,特殊规格卷烟、分组加工工艺、香精香料剖析替代等科研领域都是他钻研的“主战场”。
当广东中烟需要一款细支烟打开市场的时候,“80后”的林翔二话不说,接过担子,连续几个月沉浸在忘我的试验中。他负责开发、维护的“双喜(花悦)”和“双喜(莲香)”近几年销量快速增长,他本人也多次获广东中烟产品创新奖。
“逐梦科技创新,助力品牌发展”则是湖南中烟尹新强坚定而执着的想法。他带领企业细支烟重大专项研究团队,在细支烟的烟丝结构、烟丝分布、燃烧机理、工艺加工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开发出“白沙”系列6款细支烟新品,为企业品牌创新注入新活力。
将研发新技术、共性规律应用到产品开发中,真正让技术研发落地,是福建中烟邓其馨从事十多年科研工作最大的收获。作为企业化学领域专家组成员之一,他利用自己所学专长,通过建立卷烟烟气关键化学成分滤嘴截留分布模型,为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们,在攀登中不断突破,用一个个喜人的成果,标记下行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度。
协同并进 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从技术到管理、从物流到质检、从标准到安全,各领域协同并进,方能迸发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澎湃动能。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风格,是来自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科学研究所唐莉娜的惯有作风。她提出以异地转库醇化为核心的片烟贮存物流管理模式,2016年至2020年间累计为企业新增片烟仓储量35.45万箱,片烟加工量增加40.6万箱。
同在八闽大地,来自福建中烟的李华杰,作为卷烟产品工艺的“守护者”,近几年和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库存不适用烟叶加工技术研究,盘活企业烟叶库存,为消化使用不适用烟叶开辟了技术新路径。
解决小麻烦,创造大价值。针对企业在物流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小麻烦”,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公司的刀荣贵,带领团队推出多项解决方案,“研制片烟仓储外力支撑堆垛装置”“研发卷烟成品在协同仓库中的扫码发货方法”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费用,提高卷烟成品市场响应速度。
安全大于天。作为行业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室的主要成员,来自上海烟草集团的沈世豪,积极跟踪国内外质量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并制修订行业标准18项。
同样奋战在质检领域,郑州烟草研究院的禹舰被同事笑称为“永远打不通电话的人”。一刻不得闲的他,手里不仅需要收发卷烟、卷烟纸、烟用香精香料、烟用滤棒、烟用丝束、烟草种子等样品,还要鉴别检验各省专卖管理部门查获的涉案烟草专用机械。“这些支撑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也是科技软实力的一面。”
从事标准化工作,来自河南中烟的齐海英,将自己在标准研究及管理上的经验总结成文,编写《烟草及烟草制品WTO/TBT 官方通报》《烟草科技词系统》等专著,为行业标准制定、科技论文编写提供指南。
…………
他们,是新时代烟草科技工作者实干创新的缩影;他们,是新时代烟草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代表;他们,用创新争先成就了自己最美的人生故事,也在中国烟草科技自主创新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探索永无止境,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记住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向他们致敬!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