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恋恋烟尘 > 正文

烟民小记

2012年11月0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宝安日报》编辑整理 作者:段作文
A+ A

  段作文,生于七十年代,四川广安一农民,外出务工多年,业余写作,作品见于《长江文艺》、《特区文学》、《读者》、《南方都市报》等,现在深圳宝安打工。

  某兄,是我见过最能抽烟的人,最终,还真是戒了。几乎每隔一月,他就会写个戒烟记,说说戒烟的过程和体会。

  我不抽烟也有大半年了,照他的说法,正处在节骨眼儿上。其实我心里有数,跟他相比,我烟瘾不大,烟历不长,烟毒不深,这回戒烟,已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了。

  所以,也想说说戒烟。

  还是先从抽烟说起吧。

  我想,很少有人记得自己是在何时何地抽第一口烟的,但我还记得。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用上烟斗了。爷爷说,那烟斗是他爷爷亲手做的。烟斗的主材是两尺来长食指粗的斑竹棍,竹质老道厚实,通体金黄,历经几代人捏拿摔打,光滑顺溜,与两端的铜管严丝合缝,若不近目细酌,你准以为那是一条黄金棍呢。

  黄金棍下出好人!这是家乡的俗话,说的是体罚教育的好处。我见过不少长者的烟斗,虽长短不一、粗细有别,其颜色倒是大同小异,其功能也不外乎两种:抽烟、打人。那次我挨爷爷的烟斗,原因就是偷吸了他的旱烟。

  我小的时候,爱生疮,爷爷就用烟骨头,掏出烟斗里的烟油,敷在疮口上。他边敷边唠叨,你头顶生疮,脚心贯脓,真是坏到底了!他说,烟油好,杀虫打毒,又说,抽烟更好,止咳化痰百病消!

  于是,我就记住了烟的若干好处!终于有一天,我趁他不备,偷偷吸了两口,却害得我一阵猛咳,随后就被他打了几烟斗。有一棍正好打在我额头上,血流满面,母亲在上面敷了锅底灰,血是止住了,一条黑印子也根深蒂固了。后来,爷爷一惹我生气,我就说起这事儿,他却不承认有那么一手。他说你什么时候看到我抽烟了?那是你自己从桃树上摔的!

  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父亲把那黄金棍子是埋在了爷爷身边还是把它放进了灶里。但我知道,从那往后,爷爷就再没抽过烟了,却不反对父亲抽烟。

  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抽烟的。那年月,家里实在是穷,特别是二弟双目失明又添了小弟之后,父亲就越发愁苦了!很多时候,他就坐在破屋的门槛上,用我的作业纸,裹了自家种的叶子烟,吧嗒吧嗒的,一抽,不是一上午,就是一下午,有时,干脆一整天。

  后来我上高中,爷爷也去世了,父亲就没日没夜的咳嗽,烟没法抽了,偶尔,喝点白酒。父亲先前是不喝酒的,据母亲讲,那时,父亲白天做泥瓦,晚上烧窑,累得没法子,抽不了烟,喝两口小酒,倒也把自己麻醉了。

  我外出打工的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了,二弟在县城算命,小弟在镇上读书。父亲一人在家,虽无先前劳累,却格外孤苦,酒量就越喝越大了。后来的好些年,我偶尔回一趟家,发现父亲的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我万万没想到,他刚过完自己的第四十九个中秋,因误饮跌打酒,就那么突然走了。

  那次打击对我来说格外沉重,以至于我二十八年来第一次真正抽起了烟。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父亲就躺在堂屋的门板上,堂屋已不是先前的破瓦房,而是我多年来打工盖起的小平房,门板倒还是先前的旧门板。父亲坐过的门槛也还在。我就坐在父亲坐过的门槛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没有味道,没有感觉,跟呼吸一样,和着心跳的节拍,青青缕缕,如堕烟海。

  回到深圳后,我一时半会儿无法从父亲的离去中平静下来。每一次,香烟点燃的一刹那,缭绕雾罩中,隐隐约约就有了父亲的身影。

  后来成家了,自己也做父亲了,想起父亲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烟瘾却越抽越大,妻子要我戒烟的声明也越来越严厉。暗地里也下了无数次决心,一次次行动都以十天半月而败退。

  抽抽,停停;停停,抽抽;遮遮,掩掩;忽明,忽暗。有时像个地下党员,有时又像个游击队员。总是觉得,抽吧,对不起妻子,不抽吧,又对不起自己!慢慢的,不抽,晨昏颠倒;一抽,魂飞魄散。真是,抽,不是!不抽,也不是!抽?不抽?这折腾期,居然长达三五年。

  也是在这三五年里,不知不觉中,倒把烟瘾消磨了不少。

  但事情的真正转机源于一次常规体检。年初,工业区里破天荒来了一辆流动体检车,我有幸被免费体检了一回:肝没问题,肺没问题,不幸的是,血压高了点。这辈子,除了一次肠胃病两次肾结石晚上睡不好,早上醒不来的小毛病外,像高血压这种说没事就没事,说有事就要命的富贵病,还是头一遭。

  四十不到,整日粗茶淡饭,就摊上这毛病,确实心有不甘,却又无奈。打电话问行医的小弟,该如何防治?他说,病从口入,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工厂里上班,得成天坐着,两条腿就像两根木头,早已卖给了老板,哪能自己想迈就能随便迈呢?好在嘴长在自己脸上,又不靠它挣钱糊口,想管还是能管住的。

  要管住嘴,最大的难度莫过于戒烟了。这一回,妻子就丢下一句话:“要死要活,全在你!”

  恰巧,老家的两个亲戚都因为高血压出了事,一个倒在了田里,就那么走了;一个中风,捡回半条命。这种触动,令人刻骨铭心!

  当然,老友的戒烟记,爷爷的突然戒烟,父亲的咳咳吐吐,似乎都成了我戒烟的动力。

  终于,大半年不抽烟了!期间,也有不少人问我怎么就把烟给戒了?想想,也不外乎妻子那句狠话,要死要活,全在你!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