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金沙江畔的守望者

——记江苏中烟原料部云南丽江片区团队
2021年07月2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尹屾、乔君浩
A+ A

  云南,丽江。

  金沙江在高山峡谷中蜿蜒奔腾,冲开崇山峻岭的重重阻拦,在这里形成了绵延数百公里的缓坡平地,造就了金沙江河谷成方连片的优质烟叶种植区。

  十几年来,有一群来自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料人深耕于此,与烟叶为伴,以基地为家,跟烟农“结亲”,用坚守和奉献践行着初心和使命,被当地群众称为金沙江畔的守望者。

  “比纳西还纳西”

  曾经,丽江烟叶因计划总量小、特色不突出,一直鲜有问津。直到1997年江苏中烟初次邂逅丽江烟叶,短短几年,供需双方强烈的“化学反应”,让丽江烟叶成了“苏烟”品牌不可替代的核心原料。

  2010年江苏中烟原料业务整合,成立丽江项目组,2019年更名为丽江片区。片区团队目前由1名片区经理和5名业务员组成,6个人涵盖“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段,其中5人是共产党员。

  丽江平均海拔2400米以上,烟村深藏于莽莽大山。现任片区经理明峰是团队里最早来到这里建基地单元的人。“当时村与村之间全是山路,十里八村找不到一家旅馆,水电都不通,下乡时吃住全在烟站,甚至还借宿过乡卫生所的病房。”大山里条件之苦与美丽的丽江山水形成强烈反差,让他至今难忘。

  2016年,当“90后”业务员范幸龙来到丽江工作时,这里的基础条件较以往已有改善,但高原反应是对他最大的考验。“每次到达丽江后,都要经历头疼、失眠、流鼻血等一番‘折磨’,我才能逐渐适应下来。”但困难没有击退这位年轻人,范幸龙坚持了下来。

  除了高原反应、水土不服、风吹日晒,思念家人也是一种考验。在丽江,每年8月至11月是烟叶收购调拨季,也是丽江片区团队最忙的一段时间。远离家乡,连续120多天驻点出差,成了这个团队每年的“家常便饭”。“明峰经理已经十几年没在家过过中秋节了,我也有6年了,就连老婆生孩子时我都不在她身边。”谈及家人,“80后”业务员岳超满心愧疚。2015年来到丽江时,山里还没通网络,晚上想家了,他就一个人坐在金沙江边抬头数星星,遥寄思乡之情。

  多年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丽江片区团队丝毫没打退堂鼓,也没有叫苦埋怨,而是肩负着原料人的使命,维护着“苏烟”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与烟区一道开发优质烟叶。现在,江苏中烟已成为丽江烟叶调拨量最大的工业公司。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江苏中烟在丽江片区最主要的原料基地,当地有4个种烟乡,每个乡一个烟站,其中最近的两个乡间隔40多公里,从驻地到最远的塔城烟站单程开车跑一趟则需要五六个小时。

  翻越重重山岭,丽江片区团队靠的是被他们戏称为“过山车”的乡村中巴车。崎岖蜿蜒的山路,一侧是高耸入云的峭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最狭窄处两车无法对向通过。就是在这种路况下,他们坐着颠簸的“过山车”往来于各个烟村之间。

  2019年8月的一个早晨,明峰和团队成员乘车去石鼓烟站查看烟叶收购质量,正赶上下大雨。“千万不能发生泥石流呀!”一路上,明峰心里直担心。不料险情还是发生了,车辆行驶到半山腰,突然一块大石头从高处掉在车前十多米处,司机刚准备倒车返程,又是一块大石头滚落在车后。前后的路都堵死了,大家只能下车,冒险穿越山间小路,步行前往石鼓烟站。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换来信任。

  丽江紫外线强,当地纳西族人肤色普遍较黑。自从踏入这片高山峡谷,这群原料人就和纳西族烟农一起生活起居、一起风吹日晒,脸上早已失去当初的“青春靓丽”。有纳西族烟农打趣道:“你们这些大城市来的人,才几年时间就变了样,头发白了,脸庞黑了,简直比纳西还纳西!”

  靠着坚韧不拔、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凭借多年努力付出,丽江片区团队取得了“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中烟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中烟原料供应部优秀片区”等一系列荣誉。而在明峰他们看来,那句“比纳西还纳西”,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一条大江绵延万里串起了云南与江苏,也将两地烟草人和烟农的情感紧密相连。

  2012年,为提升烟叶调拨效率,保障战略物资的稳定性,江苏中烟原料部和丽江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创建了“厂站交接,全收全调”的全新调拨模式,即工商双方直接在烟站完成交接,烟叶边收购边调拨,规避了以往中心站调拨模式中运输、备货、挑选等环节可能形成的质量风险,丽江片区也成为江苏中烟所有原料基地中首个采取“厂站交接,全收全调”模式的片区。

  “这一模式的实现,基于丽江烟叶与‘苏烟’品牌在发展中的相互成就,得益于工商农多年来形成的默契和信任。”明峰说。

  事实上,江苏中烟在保障战略资源的同时,一直以烟叶为纽带,以驻点团队为触角,用不同的方式回馈烟区,帮扶烟农。

  从育苗到成熟采烤,从收购开仓到关仓,丽江片区团队按照公司要求对基地烟叶实施“一生管理”,将实用技术送进村、送到田,把暖心服务送到烟农的心坎上。在最繁忙的收购阶段,他们长期驻扎在各个烟站,与烟站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好收购指导之余还会帮着烟农装卸、搬运烟叶。在丽江片区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当地基地单元的烟叶既达到了原料品质与品牌需求相一致的要求,又实现了上等烟比例的稳步提升,坚定了当地烟农种烟增收致富的信心。

  “烟叶是烟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提升烟叶品质,促进烟农增收,不仅关系到原料质量稳定,更是助力烟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怀着这样的情怀,江苏中烟原料人扎根烟区,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群众。

  为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2020年,丽江片区团队主动联合玉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开展支部共建共联,成立了“工商党建阵地”,积极开展“我为烟农办实事”活动——

  他们邀请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前往丽江,共同开展土壤诊断,为当地百姓改良土壤环境;他们与烟农共学一项技术,共栽一片烟田,将先进技术融入烟叶种植采收的每一道工序,推动烟叶质量稳步提升;他们积极融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与驻地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结亲”,送上慰问金、慰问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在工商深度协同下,2020年玉龙县烟农总收入达到3.75亿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

  “同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明峰和团队成员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田野间,更将江苏中烟人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刻进了丽江的山水大地。

  又近金叶飘香时,明峰他们又要准备收拾行囊回到那片熟悉的烟区,充满希望的金沙江畔,有新的目标和使命正等待着他们去实现。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