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贵州黔东南:绿色防控带动烟叶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09月23日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A+ A

“这蠋蝽可比人‘娇气’多了,这天气热了不行、冷了不行、湿度高了不行、湿度低了也不行,所以我们养殖基地近年来通过和其它基地不断学习、不断摸索,通过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空调、增湿机、抽湿机等,保证室内温度26℃左右,湿度在66%左右,给蠋蝽提供更舒适的环境生活。”在贵州施秉县的黔东南州烟草绿色防控基地,基地养殖队长廖小云给笔者做了详细的科普。养殖经验4年多的她已然成为一位“小专家”了。

廖小云是施秉县城关镇人,今年39岁,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一个刚小学毕业,一个刚上一年级。2018年,经熟人介绍,来到黔东南州烟草绿色防控基地工作。

绿色防控基地空调房内的蠋蝽。

廖小云最初的工作除了养殖蠋蝽,还要负责养殖蠋蝽的食物——粘虫,看着这众多蠕动的白色软体动物,心里难免膈应,而且养殖工作内容还特别的“细”,这让廖小云不太适应。“多亏基地相关负责人心理上的疏导和工作上的教学指导,我才能在短时间内‘上手’。”凭着自身的韧劲和细心,廖小云不仅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还把基地工作管理得井然有序。

“在做这份工作以前,我在县城打一些零工,活路少,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候晚上也要工作,都没有空陪伴孩子。现在这里离我家蛮近,晚上不用上班,照顾孩子方便多了,而且做熟了干下来也简单,每个月都有稳定的工资,我心里觉得踏实多了。”廖小云展颜说道。

像廖小云这样想要兼顾家庭和经济的妇女很多,在基地繁殖益虫工作繁忙的时候,也会请到二十来人协助帮忙,在这期间,她们可以增加7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而当扩繁结束,益虫长到合适的年龄便会被释放到全州各处的烟地、菜地、果园等捕食害虫,为烟农、菜农、果农减少农药投入成本,为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污染。

为烟地筑起金盾甲

“这‘臭大姐’看着挺小,作用还挺大,我好几次看到烟叶上它们正在捕食蛾类虫子、青虫等比它们大好几倍的害虫。”烟地里的李明义不禁感叹道,“从释放蠋蝽过后,我家烟地用药少了,用工少了,算下来,成本降低了不少,而且烟叶没得农药残留,作为农民,我们卖得也放心。”


适龄蠋蝽被运输并释放到镇远县的烟地。

李明义是镇远县涌溪乡洞头村人,今年56岁,种植烤烟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去年技术员要来我们村的烟田释放蠋蝽,大家都不愿意尝试,害怕会对烟株生长产生影响,我积极配合,在我的田头试验一个星期后,防治烟青虫效果显著,大家都纷纷抢着要放。”李明义回忆道,“这和我开始栽烟的时候一样,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种烟,也是我带领村民一起种烟的,去年我种植的36亩烤烟,因为技术指导到位,除去成本,种烟的利润有10万余元,今年我又周转了4亩地来种烟”。

种烟多年的李明义亲身经历了烤烟种植从平土烟栽到高厢大垄烟,从锄头牛犁到机械化作业,从营养块到漂浮育苗,从常规移栽到井窖式移栽,从化学农药防控到绿色生态防控等技术变革。“这么多年下来,我的心得就是敢于尝试、积极响应、不断学习,发挥自身优势,就像蠋蝽一样,体型虽小,但却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李明义说。

据悉,2022年镇远县烤烟种植面积共3.73万亩,蠋蝽释放20万头。“自实现绿色防控以来,我们每年都会与施秉县的烟草绿色防控基地沟通对接并购买益虫,实现防控绿色化,同时通过对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及时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控模式,虫害防治效果和往年相比提高了不少。”镇远县技术推广员潘洪介绍道。“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绿色防控力度,让我们烟农种烟更省心,烟叶质量更安心。”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