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发展新格局,烟区如何创新实践?

2021年05月1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公众号
A+ A

近年来,烟草行业发挥产业优势,把稳定优质烟区、稳定烟农队伍作为重要着力点,构建“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长效发展机制,形成以烟为主、优势互补,转型升级、创新模式,烟农增收、产业振兴的烟区发展新格局,推动“烟叶+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立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目标。今天,小编邀请行业有关专家就烟区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1.png

2.png

云南省丘北县强化烟农合作社载体功能,充分利用烟基设施、轮作烟田、冬闲地块等,推广轮作模式,拓展烟农增收渠道。图为树皮乡树木架革村烟农收获烟后萝卜。李兰玉摄

3.png

王现军:自党中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烟草行业始终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自觉肩负起烟农增收的重要政治责任,2017~2019年连续三年召开烟农增收现场会,从设施综合利用促增收到科技创新促增收,再到“自主品牌、共建渠道、产业融合”促增收,行业分三个阶段探索出一条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的烟农增收多元产业发展路径。为保持烟叶产业平稳发展,推动烟农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行业借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14个省39个地市推行51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试点,依托烟草全产业链,集聚优质土地资源,利用已建基础设施,建立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烟叶产区产业振兴、农民富裕。据统计,目前51个综合体烟叶种植面积达17.1万亩,烟叶与多元产业总产值10.9亿元,亩均综合产值达6379.6元,稳烟区、强产业、促增收效果显著。

邓云龙:近年来,云南各地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乡村道路更通畅,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烟区产业不断丰富。在比较效益优势减弱的情况下,烟区转移、烟农流失、烟叶上山以及烟田边缘化、碎片化的现象渐渐出现,对云南烟叶质量和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立足“三稳”,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积极构建烟区多元产业体系,2020年全省17个产业综合体初步形成了村组、农业公司、合作社三种集约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烟农稳步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张汉千:福建多山,当地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近年来,福建省局(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顺应稻烟轮作这一传统耕作方式特点,把“以烟稳粮、以烟促稻,打造稻烟轮作丰产片”作为发展方向,发挥烟叶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主动和农业部门等开展配套政策衔接工作,努力推动形成“产业政策融合、生产区域融合、种植主体融合”的格局。

王术科:潍坊烟区是山东主烟区之一,规模化生产水平相对较高,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烟叶生产出现种植区域边缘化、烟田布局分散化和种植主体老龄化的现象。同时,潍坊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较慢、基础较弱,仅临朐县就有约800个自然村缺乏特色产业、无村集体收入,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促农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png

夏志林: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贵州省局(公司)主动顺应全省“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发挥烟叶产业优势,以烟区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稳定烟区烟农为目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集聚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坚持以烟为主,聚焦特色产业,全省建设省级以上烟区产业综合体22个。

邓云龙:围绕土地集中经营、产业协同发展、效益综合提升建设目标,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大力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运用产业体系化思维,重构烟区产业,立足全省烟区优质土地、烟基设施和特色生态资源,按照“做给烟农看、带着烟农干、帮助烟农赚”的工作思路,遵循“围绕烟叶建产业,建好产业促烟叶”基本思路,横向拓展主业延伸产业,纵向布局烟后、轮作产业,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肖勇:四川省局(公司)以烟区产业综合体为载体,推动烟叶与非烟产业实现“基地化、绿色化、集约化、现代化”“四化”同步融合发展。坚持稳定烟叶主业,通过做强主业实现促进烟农增收,坚持运用绿色高效植保技术,巩固生物、物理防治措施的集成运用,推进绿色高效土壤保育,不断提升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收入。稳步推进产业融合,在耕作制度固化、生产规模稳定、烟农收入平稳后,稳步推进纵向和横向产业延伸。尤其是聚焦烟区产业综合体,重点围绕烟叶生产,提高烟田复种指数,拓展有机肥工程化生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农业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等配套产业项目,以烟叶生产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严正:重庆市局(公司)将烟区产业综合体作为稳定烟叶产业、稳定核心烟区、稳定基本烟农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举措,万州人头、巫溪文峰两个产业综合体成为行业首批优秀试点单位。具体工作中,重庆市局(公司)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万州、巫溪党委政府磋商,将打造产业综合体纳入当地乡村振兴、特色农业总体规划。万州区政府对综合体“烟—菜”套作进行补贴,配套修建蔬菜冷库和加工厂,统一做好VI设计,着力打造“烟叶+N”特色产业园、烟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园。巫溪县政府对产业综合体内实体建设和电商平台进行扶持,补贴资金达810万元。

张汉千:自开展产业综合体试点以来,福建省局(公司)围绕“平台管理优、设施配套优、产业组合优、市场销售优、烟农收益优”“五优”目标,结合烟区实际,着力构建以“烟叶+优质稻种植”“烟叶+水稻制种”为主导,以“烟叶+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产业综合体建设模式,进一步丰富烟叶产业融合发展内容,打造烟稻双优基地。目前,我省已建立了6个省级烟区产业综合体,其中2个为国家局试点。

王术科: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长效发展机制,潍坊市局(公司)构建了以烟为主、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叶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通过创新土地流转,夯实建设基础。创新“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转模式,即村党支部集中流转农民自有土地和村集体土地,统一转包给村办合作社,由烟站协助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或外包,实现土地有效掌控。通过引进种植主体,提升建设质量。在现有家庭农场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补贴倾斜等方式,筛选培育职业烟农,全面提高烟农生产经营水平;打造“党支部+合作社”生产经营新主体,引导村办合作社开展烟叶生产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引进先进农业公司,在轮作区域开展其他作物生产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生产经营收入。

5.png

广西河池市局(公司)积极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综合利用育苗大棚种植瓜果蔬菜等,拓展烟农增收渠道。吴振华摄

6.png

肖勇:四川烟区主要聚焦做优做强产业链,科学优化产业组合、科学布局非烟产业。四川烟区因地制宜选择“烟+水稻”“烟+苦荞”“烟+光叶紫花苕”“烟+蔬菜”等模式,采取烟叶生产倒茬、轮作、设施共用等方式,以销定产发展多元产业。宜宾珙县下罗坝综合体选择“烟+莴笋”组合,将烟叶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到莴笋种植中,生产的莴笋绿色、安全、无公害,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推动非烟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凉山会理南阁、宜宾珙县下罗坝综合体引导合作社依托当地加工企业开展农特产品初、深加工,建立分拣、冷藏仓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攀枝花米易普威综合体联合当地政府积极打造“烤烟+康养旅游”产业链,依托“三花节”将综合体做成米易康养旅游精品。

邓云龙:结合地域特点,云南烟区主动引入能与烟叶轮作、协调发展、高效互补的高原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核心烟区产业融合模式,提升核心烟区优质土地资源利用率;把烟区产业综合体作为生产关系、组织方式变革的试验田,积极探索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激活农村钱、地、人等生产要素,引导现代理念、现代管理、现代人才、现代金融等元素注入烟区产业发展,将小规模烟农嵌入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大体系,优化稳定烟农队伍,全省初步形成村组、农业公司、烟农合作社三种集约经营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试点构建农机作业远程监测、新型水肥一体化、智能烘烤等系统,实现烟叶和非烟产业生产管理全程精准管控,先行先试“一部手机种好烟”App,集成烟叶生产政策兑现、技术指导、全程专业化服务等功能模块,推动烟叶全要素、全业务、全场景数字化转型,“一站式”解决广大烟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通过产业融合,云南烟草商业系统进一步实现了“产业融合打造增收新领域、品牌自主开启增收新模式、渠道共建创造增收新途径”。

夏志林:贵州省局(公司)主要通过“三变”改革,大力推动土地稳定流转。以村委会、合作社等为主体集中流转土地,初步实现综合体核心区域土地规模化、规范化、长期稳定流转。今年,由村委会、合作社等统一流转土地5.94万亩,占流动总量的75.4%,开阳、湄潭、凤冈等11个综合体土地实现100%流转,5个综合体探索“三变改革”,推动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综合体产业经营并获得分红。坚持主体培育,加快推进经营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是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加快培育新型种烟主体,积极引进农业公司为主的产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以产业工人为主的新型服务主体,探索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工人”的产业化联合体。当前,综合体内新型经营主体占种烟主体的79.4%,引进贵州中信农联、毕节“家乡美”等农业公司23家,培育产业工人2800多人。

王术科:我们主要围绕“推动多元种植、提供多元服务、打造产业名片”做文章。依托当地农业产业优势,筛选能与烟叶轮作、利于烟叶生产的农作物,在产业综合体内合理规划多元种植。如临朐县依托当地优秀种业公司,开展白菜种订单生产,建立“烤烟+白菜种”一年两熟模式,使烟农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依托伊利乳业在当地的奶牛厂,开展苜蓿等绿肥种植,将绿肥作为乳牛饲料,进一步提高烟农收入。开展多样服务,解决用工难题。开展托管服务,提高烟叶生产均质化水平,实现轻松种烟。以烟农合作社为载体,整合社会机械,建立机械服务平台,对机耕、植保等进行托管服务,解决机械不足问题;以村为单位,整合用工资源,建立产业用工平台,在用工密集生产环节进行专业队服务。推进品牌培育,建立产业名片。在临朐县建立综合体服务中心,建立综合服务展厅,联合8家合作社组建1个合作社联合社,并依次搭建2个电商平台;加大中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生态品牌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申报认证力度,依托现有电商、新建综合服务区电商、服务展厅等线上线下平台,做好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

7.png

四川会东县局(分公司)利用智能温室大棚探索高附加值种植产业,为烟农增收开辟新路子。图为弯德村村民为哈密瓜疏花。夏文明摄

8.png

严正:产业融合发展大幅提升了重庆地区的烟田复种指数、资源集约率和设施利用率。巫溪文峰创新经营模式,在综合体内打造了5家“合作社+”经济实体,实现经营产值2140万元,经营利润通过多种方式汇入分配“资金池”,在年终集中返还烟农。万州人头仅“烟—菜”套作一项就为烟农增收500余万元。得益于产业综合体奠定的良好基础,湖北中烟3万担全收全调基地单元正式落户万州,河北中烟与巫溪的战略合作更加稳固,真正稳定了烟叶产业、稳定了核心烟区、稳定了基本烟农。同时,万州人头、巫溪文峰已初步形成了集特色效益农业、绿色循环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旅游、文创观赏、休闲康养、乡村农家乐等于一体的产购销、农工商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村容村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视觉识别、统一设施配套,电商平台、文化展览、瓜瓜小镇等现代智慧农业元素深嵌其中,切实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肖勇:2020年,四川烟区的综合体试点主业增收成效明显,试点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依托职业烟农培育、轻简农机具推广、专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提升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率,实现减工降本,提高烟农种烟效益,试点户均面积较全省户均面积提高15.2亩,亩均用工降至17个以内,比大面积生产节约5个工。四川烟农总收入达50.21亿元,其中烟叶主业收入39.3亿元,多元增收实现产值10.91亿元。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烟叶和非烟年亩均实现产值7600元以上,其中非烟亩均收入3400元以上;人均土地及务工收入3.1万元以上。设施综合利用率提升,全省利用闲置育苗大棚和中棚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药材等高价值作物种植,建立了成熟的育苗设施综合利用体系,凉山会理南阁综合体利用闲置烤房开展七星瓢虫繁育8万亩,实现烟蚜生物防治的规模化生产。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全省多元经营配套产业链项目共计生产有机肥1.79万吨,产值2094.92万元;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1686吨,产值146.44万元。

夏志林:产业融合发展可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产业综合体建设有效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长期流转,推动建设试点构建了稳定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了产业质量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从2020年贵州省试点成效看,16个综合体试点涉及9910个劳动力,土地经合作社统一流转后,2650人在综合体内从事烟叶和配套产业经营,成为新型经营主体;3230人加入合作社专业化服务队伍,转变为以综合体烤烟和配套产业务工为主的产业工人;350多人在当地从事农家乐、商店及其他产业经营,剩余的3670多个富余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工业园区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为地方服务业、工业输送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城镇化发展。

张汉千:福建省局(公司)在综合体运作模式、土地集中与设施配套、“烟叶+产业”组合、市场销售和综合体建设成效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在推进土地流转、统一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产业组合升级等方面有了新进展。通过技术和设施的融合共享,产业综合体内烟稻双优基地建设深入推进。2个国家局产业综合体试点的烟稻亩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烟农综合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9.png

邓云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烟草商业企业在烟区产业布局、专项扶持引导等方面话语权不足,缺乏专业的组织运行团队。在品牌构建推广、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存在短板。如何科学发展优势产业、落实标准化生产、打开多元化销路,还需进一步突破。以云南烟草商业系统为例,可充分发挥“两烟”生产资源要素优势,积极探索“烟叶+非烟”“双合同、双订单”产业发展模式,不断融合生产要素、优势产业和购销渠道,壮大经营主体,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升相关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有计划、分阶段,统筹协调推进烟区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多种形式、多元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标准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的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努力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成稳定核心烟区的示范、烟叶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不断厚植行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周义和:在试点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产业综合体内优质土地资源长期流转和规模流转难度较大、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多元产业对接市场和创建品牌难、销售渠道不畅、支撑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行业高质量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应优先在核心烟区、重点烟区推进“烟叶+非烟”“双合同、双订单”建设试点,在做优做强烟叶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多元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发挥烟草行业体制优势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以烟农合作社为平台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培养既懂烟叶又懂非烟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强多元产业与市场对接,加快推进订单生产,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持续做强自有品牌,不断激发多元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产业发展配套资金等扶持政策,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力度,鼓励土地转包、入股合作经营、生产托管、互换合作等土地流转方式;用好用足行业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优先支持综合体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提高烟田宜机化水平,努力实现综合体内设施配套完善、土地长期稳定高效利用。(刘朋整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