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托车尾气与咖啡香气交织的街道上,几乎每隔几十步就能见到一个烟草零售点,卷烟摊位的霓虹灯箱与法式建筑上的藤蔓纹饰和谐共存。这是前段时间笔者在越南河内老城区蜿蜒的巷弄里看到的景象。这种遍布大街小巷的卷烟零售点如棱镜般折射出越南社会传统与现代碰撞交织的复杂图景。
各类卷烟零售点特点分明
有关资料显示,越南全境分布着超过50万个卷烟零售点,相当于约每200人就有一个烟草零售点。这些卷烟零售点呈现出鲜明的层次分布:星级酒店大堂里,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包装精美的“555”和“万宝路”品牌卷烟,每包售价约合人民币30元~50元;街角便利店的开放式货架上,越南当地生产的“西贡”“荷花”等品牌卷烟与其他商品摆放在一起,越南本土品牌卷烟每包价格约合人民币5元~15元;当地最具特色的卷烟零售点是挑着竹扁担的流动烟贩,他们的塑料筐里散装着论支售卖的卷烟,单支售价约合人民币0.5元。
在河内同春市场,笔者观察到当地有一种独特的售烟方式:将整包卷烟拆分成单支,搭配着槟榔、打火机等作为“组合套餐”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十分符合越南日薪制工人的消费习惯。当地建筑工人阿勇告诉笔者:“我每天午休时买两支烟,既解乏又不会超支。”数据显示,越南低收入群体卷烟消费总量的63%是以单支购买的方式消费的。
与此同时,越南的旅游景区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景区的纪念品商店里,手绘烟盒与奥黛服饰比邻而居。这些印着越南国花荷花图案的精致烟盒,将普通卷烟包装成富有文化气息的伴手礼,售价比原价翻了好几倍。在芽庄海滩的夜市上,“椰子壳烟灰缸”成为一种新奇的旅游商品,商贩现场演示将椰子壳打磨成各种烟灰缸的过程,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和购买。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烟草文化
在芽庄码头边的一个茶摊上,一位越南老伯热情地将自制的竹制水烟筒递给我品尝。据说这种竹烟筒的造型源自越南农民耕田时随身携带的农具。竹烟筒里翻滚的水声与烟草燃烧的噼啪声令人印象深刻。当地人认为,经过水过滤的烟气更温和,这种传承百年的吸烟方式至今仍在越南农村地区保持着生命力。
越南婚庆场合中的敬烟礼仪十分讲究。在越南的婚礼上,新郎需用特制银盘托着红色烟盒,向每位长辈行跪拜礼敬烟。卷烟品牌的选择成为家庭财力的隐形标尺,在婚礼上使用进口卷烟的家庭通常会在烟盒上系上金线装饰。这种注重仪式感的消费方式,使得越南婚礼的烟草费用支出平均占到总预算的15%。
与传统的消费方式不同,越南西贡咖啡厅里的年轻群体形成了另一种烟草文化。他们更青睐新潮的细支烟和爆珠烟,甚至将薄荷爆珠烟与咖啡组合成“西贡下午茶套餐”。咖啡厅里的服务员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一张咖啡配烟的照片,是越南年轻人彰显时尚的新潮流。
监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越南对烟草产品采取监管政策。该国卫生部自2020年起要求警示信息需覆盖烟盒包装50%的面积。笔者在河内连锁便利店观察到,店主会用货架或其他商品将烟盒上的警示图片刻意遮挡住,部分卷烟会在收银台旁以亚克力宣传台的形式展示完整烟盒图案。店主坦言:“如果完全按规陈列,很多游客就不愿买了。”
税收政策对市场格局产生很大影响。一名越南卷烟销售商户表示,进口卷烟的关税通常在75%至90%之间,这使得“西贡”等本土卷烟品牌在市场价格战中优势明显。但在高端消费领域,进口卷烟通过“免税店+旅游代购”渠道占有很大市场份额。据河内大学研究,约30%的入境免税烟草制品未申报用途,二次流通风险非常大。
当地控烟组织“无烟越南”开展了许多特别的宣传活动。比如,他们在岘港海滩用沙雕的形式宣传戒烟,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越南的控烟宣传面临着不小的传统习惯阻力,不少当地人认为,待客不备烟是失礼行为。
暮色中的河内还剑湖畔,挑着扁担卖烟的女子渐渐隐入街角。形态各异的卷烟零售点如同毛细血管一样遍布越南社会的各个角落,既是当地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